这也意味着,如果一家企业应用自产产品的光伏电站的发电量不如同区域其他企业的光伏电站,则其难免会因此饱受更多质疑。
同时,可再生能源补帖发放不及时、不到位引发的资金掣肘仍是光伏企业经营最直接的难题。统计显示,2015年16月全国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773万千瓦,其中,新增光伏电站装机容量669万千瓦,新增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104万千瓦。
然而,可喜于上半年成绩的同时,工信部在此次发布的相关分析中也指出,当前光伏产业发展面临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例如制造业竞争力提升乏力,光伏企业融资困难等行业的回暖也带动大多数光伏企业在今年上半年打出了业绩翻身仗,据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光伏行业市场供需前景预测深度研究报告》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光伏制造业总产值超过2000亿元;国内前4家多晶硅企业均实现满产,前10家组件企业平均毛利率超15%,进入光伏制造行业规范公告名单的29家组件企业平均净利润率同比增长6。这意味着十二五的五年间,我国光伏装机从2010年的89万千瓦起步,实现了超过40倍的扩充,最终提前半年突破了3500万千瓦的规划目标,无疑反映出近年来光伏业蓬勃的发展动力和高速发展的势头。特别是要实现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15%的承诺,光伏和风电无疑将是未来五年内值得倚重的清洁能源,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此前就曾表示,虽然我国光伏市场发展很快,但是目前内忧外患还没有完全解决。然而,可喜于上半年成绩的同时,工信部在此次发布的相关分析中也指出,当前光伏产业发展面临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例如制造业竞争力提升乏力,光伏企业融资困难等。
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显示,16月弃光电量约18亿千瓦时,占到了光伏发电量的近一成。我国光伏制造业上半年总产值超过2000亿元。英利集团首席技术官、SEMI中国光伏标准技术委员会核心委员宋登元博士表示:随着全球光伏市场的快速发展及我国光伏领跑者计划的实施,对晶体硅太阳电池的效率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中《基于RGB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颜色测试方法》先后召开6次工作组会议,3次提交SEMI中国标委会审核,进行3次全球网络征集意见,历时近2年最终于2015年7月向全球发布。近日,英利宣布,从SEMI美国全球总部获悉,由英利主导编制的三项SEMI国际标准 PV65-0715《基于RGB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颜色测试方法》,PV66-0715《太阳能电池电极栅线高宽比测试: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法》和PV67-0815《晶体硅片腐蚀速率测试方法:称重法》正式获批发布。英利牵头制定的光伏电池领域的三项SEMI标准,从太阳电池关键制备过程的测试方法上对太阳能电池质量和转换效率的提高提供了保障,同时也标志着我国光伏产业正在从国际光伏标准制定的跟随者向着标准制定的领跑者转变。此次发布的三项SEMI标准由英利组织的技术团队分别于2013年10月和2014年6月提出申请并成功立项,标准制定过程经历了多次全球反复征求意见。
PV67-0815标准提出了利用称重法测试硅片腐蚀速率的方法,光伏行业中硅片的腐蚀深度决定着光伏电池的电学参数,此标准的制定将对提高电池转换效率具有重要意义。PV66-0715提出了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法测试电池电极栅线的高宽比的测量方法,此方法在测试过程中不接触测试样品,不会对测试样品造成损伤,而且可以测试样品的立体形貌数据,能够更直观、更立体地观察太阳电池电极栅线的印刷效果,本标准的制定将对优化栅线的高宽比,提高太阳电池转换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据悉,三项SEMI标准中,PV65-0715标准规定了一种基于RGB测试太阳能电池颜色的方法,此测试标准与目前常规人工检测相比,在测试的准确性、稳定性都有很大提升,可以快速获取电池表面颜色值,为光伏组件的色差问题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法印度太阳能市场一直很活跃,未来十年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外国投资可达3亿美元。印度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部(MNRE)公布了未来七年内光伏部署方案的细节。印度的目标是至2022年太阳能发电能力达100吉瓦,这意味着从目前至2022年需新增95吉瓦的安装量。
2016-2017年,年度目标为12吉瓦(4.8吉瓦屋顶,7.2吉瓦地面安装)。2015-2016年之间,印度将增加200兆瓦的屋顶太阳能和1.8吉瓦的地面安装项目,共计2吉瓦。2020-2021年之前,每年逐年略微增加(15吉瓦,16吉瓦,17吉瓦),2021-22年间每年17.5吉瓦。根据所公布路线图的细节,40%的新增产能在屋顶光伏领域(包括住宅和较大的商业用房),余下的则为电网规模的项目。
高盛公司报告称, 即使在目前电网扩容的情况下,印度至2024年缺电人口仍将达7500万左右高盛公司报告称, 即使在目前电网扩容的情况下,印度至2024年缺电人口仍将达7500万左右。
印度的目标是至2022年太阳能发电能力达100吉瓦,这意味着从目前至2022年需新增95吉瓦的安装量。印度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部(MNRE)公布了未来七年内光伏部署方案的细节。
2016-2017年,年度目标为12吉瓦(4.8吉瓦屋顶,7.2吉瓦地面安装)。印度太阳能市场一直很活跃,未来十年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外国投资可达3亿美元。根据所公布路线图的细节,40%的新增产能在屋顶光伏领域(包括住宅和较大的商业用房),余下的则为电网规模的项目。2015-2016年之间,印度将增加200兆瓦的屋顶太阳能和1.8吉瓦的地面安装项目,共计2吉瓦。2020-2021年之前,每年逐年略微增加(15吉瓦,16吉瓦,17吉瓦),2021-22年间每年17.5吉瓦8月18日,在即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青岛昌盛日电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主办的首届中国光伏农业发展论坛在即墨召开。
目前青岛农业创客空间已正式投入运营,计划三年扶持出5~8家农业龙头企业,孵化20家以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同时培养30~50个家庭农场主,扶植150~200个种植大户,加快即墨品牌农业和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三年内孵化出农业上市公司,形成年产值超百亿元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由青岛城投集团、国家开发银行、昌盛日电和光大银行共同出资设立的全国第一个针对光伏农业的大规模专项基金百亿光伏农业产业基金正式推出,这只基金是青岛市海上丝绸之路产业基金的一部分,基金总规模为100亿元,专项投资于昌盛日电在全国各地的光伏农业项目。
这其中,昌盛日电凭借独具特色的光伏农业,将光伏发电与现代设施农业有机结合,用新兴产业为传统农业插上转型升级的翅膀,开创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全新模式。目前,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光伏农业发展即墨模式,即由政府、资本、农业龙头企业共同构建核心支持体系,围绕光伏农业把某一区域建设成为一二三产业融合,生产、生活、生态和谐的典范,进而逐步推动农业发展方式实现根本性转变。
目前,已建成光伏农业大棚电站40MW,年底前将再并网60兆瓦,年发电量达到1.2亿度,光伏农业产值、光伏发电收入分别达到3亿元和1.44亿元,未来三年将推广发展到3万亩的光伏农业产业基地,成为即墨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生力量。在青岛市委、市政府打造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创客之岛的号召和指导下,今年6月,昌盛日电联合青岛城投集团,以即墨光伏农业产业基地为依托,共同投资建设了国内首个农业创客孵化器青岛农业创客空间,在国内首创了农业创客概念。
近年来,即墨市在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既高度重视汽车、物流、商贸等二三产业发展,打造经济腾飞的强力引擎,又始终将现代农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以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现代农业,依托国家农业高新区和昌盛日电等龙头企业以及大沽河流域万亩良田,规划建设了大沽河沿岸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引导骨干企业进入农业领域建设农业产业基地,开辟了工商资本参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径。在园区建成后,即墨市政府与昌盛日电采用公私合作(PPP)模式,成立合资公司共同运营大沽河流域光伏农业示范园区,总规划150MW。早在2011年,即墨市政府就关注到昌盛日电在设施大棚上架设太阳能发电系统综合利用的尝试,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鼓励昌盛日电将光伏农业科技大棚这一综合利用模式做深、做透。未来,农业创客空间还将走出去,跟各地政府搭建的孵化器进行对接,优势互补,共同完成创新创业工作
目前青岛农业创客空间已正式投入运营,计划三年扶持出5~8家农业龙头企业,孵化20家以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同时培养30~50个家庭农场主,扶植150~200个种植大户,加快即墨品牌农业和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三年内孵化出农业上市公司,形成年产值超百亿元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由青岛城投集团、国家开发银行、昌盛日电和光大银行共同出资设立的全国第一个针对光伏农业的大规模专项基金百亿光伏农业产业基金正式推出,这只基金是青岛市海上丝绸之路产业基金的一部分,基金总规模为100亿元,专项投资于昌盛日电在全国各地的光伏农业项目。
在园区建成后,即墨市政府与昌盛日电采用公私合作(PPP)模式,成立合资公司共同运营大沽河流域光伏农业示范园区,总规划150MW。这其中,昌盛日电凭借独具特色的光伏农业,将光伏发电与现代设施农业有机结合,用新兴产业为传统农业插上转型升级的翅膀,开创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全新模式。
未来,农业创客空间还将走出去,跟各地政府搭建的孵化器进行对接,优势互补,共同完成创新创业工作。在青岛市委、市政府打造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创客之岛的号召和指导下,今年6月,昌盛日电联合青岛城投集团,以即墨光伏农业产业基地为依托,共同投资建设了国内首个农业创客孵化器青岛农业创客空间,在国内首创了农业创客概念。
8月18日,在即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青岛昌盛日电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主办的首届中国光伏农业发展论坛在即墨召开。目前,已建成光伏农业大棚电站40MW,年底前将再并网60兆瓦,年发电量达到1.2亿度,光伏农业产值、光伏发电收入分别达到3亿元和1.44亿元,未来三年将推广发展到3万亩的光伏农业产业基地,成为即墨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生力量。近年来,即墨市在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既高度重视汽车、物流、商贸等二三产业发展,打造经济腾飞的强力引擎,又始终将现代农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以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现代农业,依托国家农业高新区和昌盛日电等龙头企业以及大沽河流域万亩良田,规划建设了大沽河沿岸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引导骨干企业进入农业领域建设农业产业基地,开辟了工商资本参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径。目前,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光伏农业发展即墨模式,即由政府、资本、农业龙头企业共同构建核心支持体系,围绕光伏农业把某一区域建设成为一二三产业融合,生产、生活、生态和谐的典范,进而逐步推动农业发展方式实现根本性转变。
早在2011年,即墨市政府就关注到昌盛日电在设施大棚上架设太阳能发电系统综合利用的尝试,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鼓励昌盛日电将光伏农业科技大棚这一综合利用模式做深、做透据国家能源局最新发布的2015年上半年光伏产业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全国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773万千瓦(其中新增光伏电站装机容量669万千瓦,新增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104万千瓦),同比增加132.8%,占2015年全年光伏新装机目标43.4%。
A股中光伏龙头企业阳光电源、彩虹精化、江苏旷达、爱康科技、特变电工、林洋电子、东方能源等,望率先受益于十三五光伏项目建设的推进。《关于提高十三五光伏发电目标的建议》中提到将十三五规划光伏装机目标由之前1亿千瓦调整为2亿千瓦。
2013年,政府持续加大对光伏产业的支持力度。分析师表示,十三五光伏装机规模有望提升至150GW,较原本100GW装机规模提高50%。